塗鴉,是誰的麥克風?



在我以前的認知裡,塗鴉應該是很COOL的街頭文化,以及一種展現原創生命力的藝術,今天在誠品信義居然是以"講座"的方式介紹塗鴉文化,而且講者竟是"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的副教授畢恆達。塗鴉顯然已經躍升為一門顯學,而且將來還會在台大開課,不知若是跟老爸老媽說 : 我選修選了塗鴉耶~他們會作何感想?

大致可以把塗鴉分為大眾塗鴉和街頭塗鴉,前者反應當時的社會現況、政治議題,常在廁所看到藍、綠陣營的人用麥克筆互相幹譙,而且有趣的是對話還可能長達好幾年,陸續都會有新血加入戰局。還有苦悶的學生生涯是塗鴉創作的高峰期,例如: 建國高中加上幾個符號就變成建國搞中山、"大好的美景"倒過來唸.....。一支小雨傘加上兩小無猜的情侶名子是愛的宣言,只是將來可別帶新對象舊地重遊。總之,大眾塗鴉是一種參與、互動的對話,而且通常都是匿名的(除了愛的宣言)。

街頭塗鴉就不得了嘍,最近不是常有運動品牌找"塗鴉大師"跨界合作嗎?這股街頭藝術的風潮是由紐約地鐵開始延燒的,有錢有勢的人可以大剌剌的把名子當招牌,好臉蛋好身材的人他們的身體就是活廣告,那比較中庸的普羅大眾呢?誰不需要認同、被肯定呢?塗鴉可以是跟現實身分不衝突的,也許在現實中並不引人注意,但在塗鴉的世界裡可以靠著天份+努力而獲得尊敬。所以紐約塗鴉主要是"簽名"的藝術,用字體上的變化展現個人的風格,幾乎都不是本名,文字是主體、風景為背景,而且絕對要在公共空間才算數。

隨著塗鴉日漸風行,創作者就得以更高難度的方法讓自己出名,方如說空間上的大膽 : 越爬越高,在公路上的廣告看板、train上、地位上的大膽 : 在警車或是權威性的公共空間、面積上的大膽 : 用噴漆盡量擴大創作範圍。後來又細分成模板塗鴉手繪塗鴨,模板就是用硬質的板子裁出想要的圖像,再用噴漆噴出樣子;手繪則都是以繪畫方式創作,需要底子。

塗鴉在台灣的發展狀況,目前主要還是停留在簽名藝術,手繪和模板都有。隨著街頭文化不斷擴張而逐漸浮出枱面,還常有為國外和國內知名塗鴉者辦的街頭展覽。以下則為台灣塗鴉者的基本裝備 : 黑衣(警察來時可以趴再牆上不被發現)、耐磨牛仔褲、抓地力強的球鞋(有時需要攀爬)和7-11塑膠袋(落跑時損失最小)。

塗鴉,也許是被壓抑的藝術能量,也許是一種間接式的反權威,而且塗鴉創作的壽命很短,所以要不停的創作;不過,就因為壽命很短,汰換更新的頻率也提高了,讓我們在路上常會有不經意的驚奇,同樣的地點在不同時間會有不同的創作,城市也可以是藝廊。而後我們不禁要問: 塗鴉,究竟是誰的麥克風?是誰在發聲?

照片by enelbarrio、Blager.The.Bunnier ,from flickr


延伸閱讀 :
塗鴉 ,城市糖果地圖
Subway Art
各種街頭刊物



graffit, By Flickr
helloreach.blogspot.com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