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少琴?一個30歲左右的法國輕熟女詢問咖啡館店員她點的兩杯expresso和她的男伴總計三杯咖啡的價錢。
270
妻?妻使? 法國腔夾雜著不輪轉的中文。
寫寫寧,再見~ 打開店門還不忘回過頭親切地微笑。
好可愛。 對呀~
兩個店員笑著談論。也許這可愛的法國女人也覺得台灣是個可愛的所在,再這師大夜市巷子裡的咖啡館。對他們來說,住商、夜市混合的區域多麼奇妙,實是台灣一大特色,足以傲視國際。
雖然台灣有悠久歷史且尚在營業的咖啡館寥寥可數,此類咖啡"廳"又多有台、日混色的味道,再加上90年代義式咖啡館的雨後春筍,在外人眼裡仍是可愛,即使如咖啡館發源地之一的咖啡重鎮巴黎也未必能如此多元。
咖啡館,尤其是隱身巷弄間的風格小店,這些店家、老闆的成功標準也許不是要像大企業家那樣的稱霸商場、在錢堆中拼的你死我活。他以此生的熱愛來維繫這間充滿人情味的小店。
如果成功與否不只是全然以財富多寡來衡量,這份事業又何嘗不是另一種全然投入生活的成功?連帶著溫暖了暫時在此歇腳的文藝青年、雅痞人士。即使彼此只是禮貌性的相視微笑,多少也帶有一絲讚許的意味,讚許這鄰座的朋友也如此有品味選擇此間咖啡館。
雖然台灣並不是"閒暇,是文化的基礎"的信仰地區,但究竟有多少經典創作源頭是來自於文人騷客手中那杯暫時令人五感末梢神經興奮的黑褐色液體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