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文?同種?矛盾?


期待許久的台北電影節開始了,這禮拜看了兩部有關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種族議題的電影《泡泡公寓四人行》The Bubble 與《雙城戀曲‧陌生人》 Strangers。

今年台北電影節的城市系列聚焦於耶路撒冷與都柏林,其共通點為都有歷史悠久的種族問題,不難猜想選片者有延伸中、台關係之意。就是因為時間久了,其種族複雜度越為矛盾難解,無法用對與錯的久度客觀看待,而外人更是霧裡看花,因為不是當事人無法用同等的立場權衡是非。也許憤怒、衝突能短暫地獲得假象的優越感,但激情過後呢?總有理性份子清醒吧,這時不禁捫心自問 : 人與人之間真有如此巨大的仇恨?還是身長在易被喜好滋事者煽動的環境,而不得不隨之起舞?如果說真有一種情緒能跨越種族的藩籬,恐怕也只有披頭歌詞裡所謂的LOVE了。

##CONTINUE##七月底即將前往北京旅行半個月,一方面是因為北京號稱中國的波希米亞首都,多元、開放、藝術的環境頗似60年代百花齊放之紐約。相對於時尚、繁榮的上海,北京更多了些悠久文化與新來事物的衝突美感;另一方面,當然也是因為奧運,我從小就是不愛跟人擠的個性,這次居然破例想去湊湊熱鬧,當然如果還看得到球賽那是再好也不過。

近來"包機直航"、"陸客來台"這兩詞語不斷出現,雖然台灣商人很早以前就已赴中國開發市場,但對一直沒去過對岸的我們並沒有那麼直接的接觸,只能從親戚朋友口裡聽些趣聞。我這一輩青年即將要面臨兩地直接的近距離互動,不知道長久以來的不了解與壁壘分明會造成什麼樣好或不好的影響,同文?同種?矛盾?

我們從小時候就用經濟優勢的眼光去看對岸,到這幾年不但優勢減弱、甚至變成我們要到對方較大的舞台上去測試自己究竟有無能耐,這前期的優勢就要轉為開放性的包容,或是恐懼的逃避、彼此怨懟,台胞與陸客的甜蜜考驗才正要開始。看著大螢幕上的愛恨情仇,我心裡居然冒出這麼多靠背的情緒。






以巴衝突 -wikipedia
波希米亞主義 -wikipedia

1 則留言:

cinema 提到...

超級謝謝推薦!
請把《泡泡公寓4人行》這部好電影 9月19日要上片的訊息
用力傳給你的好朋友們
所有資訊和好看的預告片都在部落格上:http://tw.myblog.yahoo.com/thebubble2008/
讓好片不寂寞,大家都樂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