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 Dylan,搖滾記


All I can do is be me. Whoever it is.
-Bob Dylan-

昨天參加了光點由馬世芳主講的經典搖滾音樂記事,主題是搖滾詩人Bob Dylan,會來參加或多或少受到馬世芳《地下鄉愁藍調》ㄧ書的影響,書裡對Dylan著墨甚深,讓我想更進一步的了解這號傳奇人物。畢竟出生在80年代的我這一代台灣青年,成長階段中並沒有機會能接觸他的音樂。

Bob Dylan並不是以好嗓音著稱的,反而是他運用他粗啞的嗓子建立他獨有的風格。他崛起的關鍵是與民謠抗議歌手Joan Baez於1963.8月在馬丁路德.金恩博士演講(I have a dream)現場合唱,隨著媒體一再的播放,Dylan從此之後就被視為民權運動與反戰運動的代表人物。在專輯《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可看到他民謠時期粗布襯衫加上牛仔褲的經典形象,Blowin in the wind是他民謠時期的代表歌曲,藉由向世界天真的提問反映年輕ㄧ代對社會的迷惘。

##CONTINUE##

事隔才一年的1965,Dylan不甘只做群眾期待的抗議歌手,而嘗試各種新東西,歌詞越來越"超迷幻"和艱澀難懂。這年的新專輯《Bring it all back home》封面跟過去的Dylan成強烈對比,像衣著華麗的紈絝 。subterranean homesick blues(地下鄉愁藍調)這首歌,也是史上第一支MV,很酷的一鏡到底拍攝手法影響後進甚深。《Highway 61 Revisited》的Dylan徹底跟過去的自己一刀兩斷,擁抱搖滾。以"嘔吐"方式的意識流寫作寫出的Like a Rolling Stone ,被滾石雜誌譽為史上最偉大歌曲,也是 Dylan 這ㄧ生的最佳代表作。



1966的世界巡演,Dylan 跟他的搖滾樂團公然的用搖滾樂向全世界挑釁,他以嘶吼似地搖滾回應噓他、宣稱他背叛民謠的群眾,引發的效應就是場場都瀕臨暴動。最著名的是在曼徹斯特那一場了,藉由各種藥物、酒精的作用下,Dylan在一點一滴燃燒他的生命蠟燭。直到一場車禍結束打斷了這一切,他也得以保全他即將乾枯的生命。直到現在,Dylan仍然在各地演出,活力依舊。

一個歌手能有這麼大的影響力,我想一定是他引起了一大群人的共鳴,尤其是美國戰後嬰兒潮世代急需要藉著音樂來解放靈魂。從民謠到搖滾,也許是 Dylan 唱出了正蠢蠢欲動的叛逆靈魂。不過他本人在他的自傳 《CHRONICLES》(台灣翻為搖滾記)裡回憶,他完全沒想過要當甚麼抗議歌手、叛逆王子,他只是做他自己,音樂只是表現自己的方式。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