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東西消失了


任何一個東西的發展過程通常都是這樣 : 極小-->小-->中-->大-->極大-->消失(或隱形),這是富勒博士提出的理論。就拿企業規模來說,從農業時代到工業時代的發展正是從生產力極小到極大的表現。到了近代,一個企業正要從大企業轉換為"消失"的企業。什麼是"消失的企業"(或稱為隱藏的企業)?看看隨身攜帶NoteBook在咖啡館工作的人就能了解,現在並不需要一個固定的大公司才能工作,游擊式的不定點連上Internet往往更有效率。分佈在世界各地的隱藏企業效率更大、速度更快,成本更低。透過已經埋藏在地底的網路線把不是核心的工作外包給成本更低的國家,影響力還更甚於從前,現在的工作者並不會只以在"大公司"上班為榮,隨機的工作地點還帶來更多的crossover合作機會。

再從檔案與載體的關係來看,佔空間的CD跟DVD也慢慢變成了硬碟裡極小的檔案,到了這個消失階段要讓消費者多掏腰包的方法就只有提高附加價值和情感連結。當MP3攻佔世界之後,有某小眾的人依然鍾情黑膠唱片的聽覺享受。前陣子誠品還辦了一個黑膠復興運動,聽黑膠不只提高視覺享受,也讓你從選擇、蒐藏經典唱片的口味中慢慢認識自己,而且黑膠還可以當做裝飾家裡的重要元素。

再看看電影,web-TV併購了百視達就擺明了要做便宜合法下載影片的生意,現在依然會跑出租店租片的是enjoy再選片過程和不習慣也不曾下載影片的人。不過隨著下載合法化及更快速,到出租店租片恐怕也會成為值得留戀的回憶。Apple TV可當硬碟存影片並直接再電視上觀賞還有投影機慢慢便宜都加速了這整個世代交替的過程。不過雖然Full HD出現及上述的背景因素,但去電影院這種提供約會場所的社交儀式暫時還不容易被取代;有些提供3D、私人VIP包廂的電影院似乎做了某些應變,提高了看電影的附加價值,不過介於中間尷尬地位的MTV似乎只淪為嘿咻的好地方(不過從以前就是了,可以看DVD的旅館,我"以前"很愛去....)。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