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Direction Home(迷途之家)


我一直在逃跑。

"家"這個詞讓我想逃跑,親情、關心、愛、關係,也讓我想逃跑。總之,我一直在逃跑。

有點疲憊,從三年前逃離這個充滿恐懼、憤怒、暴力的家逃跑到妳跟許老師那個充滿關心、充滿愛,但又不屬於我的家。妳試圖盡力彌補過去缺席的母親角色,不過又是徒勞無功。我無法一時之間從實質的暴力立即轉換適應用愛、用關心包裝的強迫。 妳的關心、妳的愛讓我又想逃跑,所以我後來在萬華那租了房子。

本以為我足夠成熟,足夠用更開闊的心境重新面對這個家。 結果我卻發現,我"一直"在花很大的力氣去抵抗這個家聚積已久的憤怒,過去已經耗費了很大精力於爭執、肢體衝突、反抗、離家,現在依然如此,一直在對抗。

我沒有力氣再去抵抗、再去憤怒些什麼,也起不了對抗。不知道是誰說過 : 你抵抗的東西會持續存在,你靜觀的事物會消失。 不過我還沒有到那心如止水的境界,我轉而疏離、冷淡,用不抵抗來抵抗、用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態度來抵抗。我甚至想暫時切斷所有牽連,ㄧ個人一直走,一直走。

##CONTINUE##也許"你們"覺得家人與家人之間的情緒、爭執是一種愛或關心的表現,我真的不想加入這場遊戲。 至於那更疏遠、平日根本沒有連絡的親戚,最好不要有什麼紛爭從此而來,各過各的,誰也不要拿自己的標準、自己的成功方程式去認定別人的愚蠢、別人在浪費時間。 人性有一點讓我無法釋懷的就是 : 人總是認為自己是對的、認為自己比較成功而去"建議"、去評論別人。

我之前提的害怕,是對關係的恐懼,ㄧ時覺得好像可以跟媽媽聊些什麼而透露出來,妳又以妳恐懼的定義來看我,我又變成那種膽小、懦弱的白癡,語言的誤解真是令人討厭呀,最好從此一句話也不講,戴上面具,起碼不會再有"衍生"的誤會。 我非常了解人無法不與人發生關係,但以我現在的憤世嫉俗和低落的社交舉止,還無法克服此恐懼,只想全面叛逃

我想,我不嚮往那種大家庭式的溫情互動,也不希望不擅言語解釋的我再因對方的愛、對方的關係與之衝突。也許妳會加上ㄧ句 : 怎麼跟你爸ㄧ樣孤僻、可憐。 我無從辯解。

你無法理解,我剛回到家,心想 : 家裡沒人耶,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而沒過多久就有人帶著憤怒回家(不過在他的家他確實有此權力),然後像顆不定時炸彈ㄧ樣暴怒。 我一回家,馬上又想逃跑,這是很常態的狀況。 換作是妳,妳要待在一個憤怒的環境跟著憤怒?還是要再跑出門散散心? 我真的"又"想ㄧ個人住了,頂多偶而買個吃的回來,一個禮拜住個兩、三天,對彼此都好。

人跟人如果一直重複爭吵,就要有適當的距離重新檢視彼此的關係。

家,對妳而言,也許是溫暖的住所;對我卻不是,所以我跟妳對家這個詞的定義不同。妳常說 : 沒事就早點回家,我卻想沒事我才不要待在家,這裡不是我的家,妳那裡也不是。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