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海邊的卡夫卡看了溫德斯的《Don't Come Knocking》 , 嗯~ "大師的電影開頭敘事部份讓人想瞌睡 ..... 對不起 , 大師。跟《巴黎德州 》ㄧ樣 , 當你一旦進入狀況 , 你會覺得非常好看。到目前為止 , 溫德斯的電影我只看了三部 : 《巴黎德州 》、《Palermo Shooting 》 , 和今天的《Don't Come Knocking》。都是在尋找、關於尋找 : 一個人在某個城市、某個情境中尋找。也許溫德斯的故事即是成型於他自己在某個城市行走開始的 , 那裡往往都不是屬於熱門的、觀光客的城市。電影中一個人在人生某個關鍵點開始思索、尋找 , 於是在旅途中遇到關鍵的某個人 , 或是某件讓人憶起心碎、悸動的事。我猜想 , 他在拍攝電影期間 , 事順著當下的感覺而非全部照著劇本 , 他大概也只知道他要說甚麼樣的故事 , 他也在拼這拼圖 , 所有拍攝過程中的細節都是他拼圖的一部份 , 唯有拍攝到最後 , 他才清楚他到底要說甚麼、這是甚麼樣的故事。也許他執導的每部電影 , 出發點都是他極度渴望了解那個時期的他自己 , 在最後剪接的過程中 , 他恍然大悟 : 原來我是想拍這樣的電影啊。
而我也漸漸發覺 , 就算在求學過程中沒有念自己真正想念的科系也沒有關係 , 因為人ㄧ定要經過某種尋找自我的形式後 , 才能慢慢往志向的路徑修正。這尋找的過程有時可能是跟死黨過著甚麼都不做的糜爛生活 , 也有可能適當個流浪背包客 , 到世界各地探索。打個比方 , 就算我在選填志願時隱約知道我可能會喜歡電影或是文學 ,但若是沒有碰到那個決定性的關鍵點 , 一切是不算數的。也許你到了27快滿28歲了 , 你買了金馬影展的電影票16張 , 你第一天就看了溫德斯的《Palermo Shooting 》 , 你立即知道你對電影萌生了跟過去完全不同層級的熱情。也許並不是這部片特別好看 , 但重點是時機成熟了 , 所有你這一生碰到的每個人、每件事、你喝的每杯咖啡這時後都變得都有意義了 , 時候到了!這就是啓發你的關鍵點 , 像上帝開了某個神祕的開關、啓動了某個機制。
##CONTINUE##我要說得就是這個 , 過去我只要想到為甚麼老爸老媽明知道我小時候喜歡用彩色筆塗鴉、超愛拼模型 , 為甚麼他們都不會從中發現我的天賦?我的熱情源自於此?我氣了很久 , 嚴格來說應該有好幾年。今天我看電影看到一半 , 忽然有了想法 : 就算我沒有甚麼專業技巧 , 但從高中畢業到目前為止這混亂的十年不是創作最好的素材嗎?也許有人很順利念了他想要的電影 , 20出頭就學了很多技巧 , 但是他可能沒有我擁有的龐大素材。
我雖然不務正業 , 可我的利基點就是這些素材。也許、也許我可以先從我熟悉的文字開始 , 創作些甚麼。誠實面對自己、誠實創作 , 這是John Lennon教我的 , 去創作自己真正想要的創作吧。
謝謝你 , 溫德斯 , 雖然你根本不知到我是那根蔥 。今天看了兩部你的電影 , 都讓我覺得我被啓發 , 謝謝。
Don't Come Knocking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