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的天空下


南京的天空,像是矇上了一層灰。

不知是歷史的包袱太過沈重,還是中國的經濟發展太過進步?

我現在坐在旅館頂樓的陽台,露天陽台上有幾張咖啡桌椅。剛到旅館樓下的早餐餐車買早餐吃,我現在坐在這想寫點東西,寫什麼都好。

我們是昨天晚上六點左右抵達南京的,昨天是10 / 8號,剛好是國慶黃金週假期的最後一天。我們趕上了最後一波擁擠的返鄉人潮,在候車大廳背著大包等了將近一個小時。因為人實在是太多了,各班列車上車、下車均有晚點,所以我們搭乘的蘇州往南京方向的和諧號比預計晚了十多分鐘開車。

前面有位農婦模樣、皮膚拗黑的女人就硬是從背著大包小包的排隊人潮空隙中擠到我們前頭,比手劃腳、大聲嚷嚷示意隔壁排她的老公、小孩可以將她們好幾大袋用麻袋製作而成的背包行李、和行李箱隔著一排坐著等車的人頭上空運過去。足足有5、6大包!她們還真行,提這麼多包臉不紅氣不喘的,行!

不是很文明嗎? 我又用我那尖酸的語氣大聲跟李說。

跟陽明山的老太太ㄧ樣(我跟李是文化的同學)。唉~ 過渡期、過渡期。 李說。 不過我們也只比她們好一點,沒資格說她們。

你說的我們是指我們還是台灣?

台灣。

##CONTINUE##
也許今天是這趟旅程到目前為止最擁擠的一天了(這句話顯然說得太早,再過將近一個月,我週六從西安火車站坐往成都的列車,才是真正恐怖的體驗)。我背著大包,手裡又拎著大包,在人潮湧進僅兩個檢票口時心裡正想著,同時還必須堅忍著步伐硬是往前頭擠。在這樣的情況下,你沒法當把禮讓當美德的濫好人。

列車最終是開了,開往一個過去擁有輝煌歷史的古都;開往舊國民黨政府時期貴為首都的城市。

南京只有一條地鐵路線 : 一號線 ……,不用擔心轉車問題,我們像沙丁魚似的擠在地鐵上動彈不得,開門下車時還要困難的轉身好讓身後的乘客下車。南京人說話的口音比蘇州人說話來的重,少了溫柔呢喃。在蘇州飯館裡吃飯常聽到蘇州姑娘的吳儂軟語,聽起來總像是在跟男朋友撒嬌,回頭看她們也只不過是跟普通朋友聊天。

不知道當年是不是因為奶奶的這一口蘇式軟語,才吸引爺爺的注意?六十年後才有了我這個小兔崽子在這尖酸諷刺中國的文明進步。

Hostel在夫子廟旁,附近吃東西的地方很多。我們訂的標間一晚才130塊人民幣,比蘇州青旅沒有獨立衛浴的大床房還便宜。不過,確實簡樸了些,是在夫子廟商圈附近的一棟大樓裡,二樓、三樓隔成ㄧ間間,四樓是煙味很重的公共空間、Café、餐廳,不像蘇州明堂青年旅舍是真正老式建築稍加修葺整理而成的。

去逛了夫子廟、秦淮河畔周邊,在貢院街吃了碗南京有名的鴨血粉絲湯。我不愛鴨血,所以粉絲吃完了,還剩下很多鴨血。又在夫子廟旁買了水晶糕吃,水晶糕的口味使我想到過年吃的煎過黏牙黃年糕。

江南ㄧ帶的糕點特多,在杭州、上海、蘇州就有很多家專賣糕餅名產的店舖。我實在是搞不清楚什麼糕是哪裡特產的,好像重疊性很高。像什麼桂花糕、狀元糕、海棠糕 …,這幾樣這幾個城市大都有賣,而且小攤販的招牌上都寫著”當地名小吃”。我同奶奶ㄧ樣,喜歡吃江南ㄧ帶的糕點,好像自己是個什麼喜好琴棋書畫、斯文秀氣的小少爺。

中華民族是特愛夜市文化嗎?我們走到哪裡,只要是名勝古蹟、景點周邊幾乎都是延伸很廣的小吃街、服飾街 …..等,比台灣夜市的規模更大些。只是我不喜歡吃靠地點取勝的小吃攤,大部份都只是因為它佔了那個人潮洶湧的點而已,你根本分不出這家賣水晶糕的好吃還是那一家相同招牌、相同slogan的好吃。你選擇買它那攤純粹只是機率問題,不過他們就算是每個觀光客都是因為純機率的因素買過他們的水晶糕ㄧ次,就夠他們賺的了。遑論好不好吃,遑論是否真是當地特有的手工技術。

我看到的,南京夫子廟、秦淮河畔周邊特別多賣香港”撒尿牛丸”的攤販 …。食神不是很久很久以前的電影嗎?還在賣好吃又好玩的”撒尿牛丸”啊。

中國最早的夜市文化使於晚唐?今日的南京夫子廟,甚至比上海、蘇州的夜市還熱鬧。南京貴為六朝古都,設有貢院 – 科舉考試的地點,自古就集結許多文人墨客、進京趕考的讀書人於此。晚上在這秦淮河畔,坐在夫子廟前談天說地,聊聊國家大事、如何經世濟民,結識了也許將來ㄧ同仕宦的朋友。我想像的到那時候的繁榮光景,中間也許有段時間沒落了,因為戰爭的恐懼,可現在又恢復了這熱鬧場景。

我跟李坐在夫子廟門口石獅子旁,看著夜晚仍遊客如織,爭先恐後在夫子廟門口拍照留念,以及那一對軀體刻紋被摸的發亮的石獅子。

剛有位自稱(拿塊牌子)瘖啞人士的走過來,促銷兩塊錢ㄧ包的面紙。我買了,後來又先後來了兩位拿著相同牌子的朋友走過來。真巧,瘖啞人士都聚集在南京夫子廟門口了。

這樣還好,起碼他是明說了要賣兩塊錢一包面紙給你,看你要不要接受,這稱不上是騙,這是你情我願的商業行為,而且我沒那麼天真真以為他們是闇啞人士。有些更扯的是先跟你說不要錢,要”免費”送你東西,然後再迂迴地跟你說要幾十塊,甚至獅子大開口要”幾百塊錢”。

像今天早上我還在蘇州時,剛出旅館要去吃早餐,就遇上了一個硬是要塞給我”開過光”護身符的和尚。他好像是在發傳單那樣趕著發光才能下工似的硬塞,ㄧ開始說是要送你,保平安的。你說不要好像還拒絕人家慈悲心ㄧ樣,等你不好意思再拒絕真拿了,他又要你簽名,寫上家裡幾個人,最後翻開蓋在上面的覆寫紙。上面寫著10、20、30、40、50等數字,代表你家裡幾個人就是要捐獻X10的香油錢。

然後你問 : 不是說是”免費”嗎?

那”高僧”沒好氣地說 : 就幾十塊錢,給全家保平安的,菩薩開過光的護身符都給你了。

可我不想要啊~

他們就是用宗教的名義,看準了很多人不好意思對菩薩開過光的護身符存有不敬之意,說是要送你,讓你跳進去,最後弄的你騎虎難下時再掀底牌。梭哈!

中國的大城市小城市,都還普遍存有這些人,年薪還頗高的這群人,同時也成了到中國旅行時必看、必經的觀光背景。搞得好多人到中國旅遊時都緊緊張張的,深怕自己拿到了那一張又是哪個菩薩開過光的護身符。

我現在坐在台北的咖啡館將這段旅行日記打進word檔,我的皮夾裡也有一張安徽九華山三個菩薩開過光的護身符。那是我在上海靜安寺前,用50塊人民幣換的。而我現在才發現,上面印的全是”繁體中文”,證明我也是個呆子,一臉台灣人的樣。


沒有留言: